敢愛 專輯介紹
敢于行,愛在心。“敢”是行動,“愛”是包容。羽泉第十張概念硬件專輯 《敢愛》 “我們在努力的創造一個新的模式,希望它能夠為我們一直熱愛的音樂帶來變化” ★羽泉16年的解構、重組、跨界★ 高速發展的社會,每個人都生活在被調快了的生活節奏里。以前我們的時間用“年”來計算,而現在更多的是用“月”來計算。2013年是羽泉成軍15年,一共180個月。這180個月里他們發行了9張個人專輯,從卡帶到cd再到移動存儲設備(usb),見證了國內流行樂壇的繁榮鼎盛到落寞沉寂。其實音樂本身并不沉寂,也不落寞。因為技術和設備的發展,普羅大眾的音樂創作熱情高漲,源源不斷的新作品通過各種不同的渠道傳播開來。對于出道180個月的羽泉來說,除了不斷加快自己創作的腳步,還可以為這個樂壇做些什么呢?因此就有了羽泉出道第16年,這12個月的探索。如果說去年羽泉率先發行的以usb為介質的專輯《再生》是一個全新開始的話,那么今年的新專輯《敢愛》所做的一系列挑戰傳統模式的行為,是對于音樂傳播模式的深度探索。羽泉用180個月的經驗,挑戰了一個長達12個月的冒險旅程。2014年11月18日,這一程冒險之旅如魯濱遜的漂流一樣終于抵岸,不管最終的結果是什么,至少羽泉做了。信,讓人不畏首畏尾;信,讓人不唯唯諾諾;信,讓人堅韌前行。最初“敢愛”這兩個字更像是羽泉精神的一個總結,但隨著專輯的制作工作逐步推進,哥倆愈發覺得這個詞非常適合作為新專輯10首歌提綱挈領的總結。這一張專輯其實就是在說這樣一件事:積極向上不斷創造的源動力,就來自“信與愛”。擁有信念和愛的能力,才會得到前行的動力和勇氣。人一生中的信念和愛,來自于朋友、家人和每天發生在身邊的各種瑣事。歡喜也好,憂傷也好,這些情緒的塵埃最終還是會沉淀下來,成為創作的靈感土壤。 專輯中《追風箏的孩子》就是在表達穿過成長青春期之后的我們,回首再看那時年輕的自己有一種豁然開朗的釋懷。而《一個人去海邊》、《paradise》更像是經過時間淬煉之后的成熟男人對于釋放壓力的最好詮釋。《世上最懂我的》應該是這一張專輯中,指向性最強的一首歌曲。海泉在歌曲錄制的過程中,不止一次向制作人解釋自己寫這首歌詞時候的心情。一個男人,對于父親的形象最透徹的理解全都包含在這首歌里面。小時候的敬畏,少年時期的崇拜,人到中年的感同身受、互相理解。這個過程又何曾不是我們每一個人對父母的感受呢。每個人的生活中除了親人、自我之外,最重要的就是朋友。所以專輯里也特別收錄了羽泉跟鄧超合唱的《山谷里的回聲》,這也是“超級羽泉”這個組合繼《我是歌手》欄目之后的再次合體,同時這首歌也是鄧超導演處女作《分手大師》的主題曲,也算是好友為好友助陣的一首代表作吧。 關乎于生活的方方面面,這就是羽泉想要表達的“敢愛”。生存在這個世界上的我們,離不開親人、朋友和自己,這些都是情感上的關照,精神上的滿足。這些情緒的種子是我們行動力的起源,也是羽泉一直悉心呵護的部分。第十張專輯,羽泉把這些用音樂傳遞給大家。 愛,是一生讀不完的功課。有所愛,惜所愛,更要愛自己,才不負所愛。 羽泉從來都不做中規中矩的事。不死守一首熱門單曲,永遠都在不停的創作;不執念一時當紅,永遠都在尋求更多的突破。折騰、愛折騰,這就是羽泉哥倆給人最直觀的印象,而這張專輯也是兩個人作為自己的產品經理,在眾多好朋友的幫助下折騰出來的作品。“硬件專輯”,附著于硬件設備上的音樂作品。消費者通過硬件設備的購買,借助流媒體服務來完成聽歌的體驗。這一次羽泉新專輯搭載的產品覆蓋在吃喝玩樂方方面面,有藍牙音箱、藍牙耳機、充電寶、紅酒等等。為什么要有這么多的產品?因為羽泉這次新專輯所涉及到的產品,并不是明星周邊產品的簡單概念。而是要把羽泉的音樂和這些生活中所需要的產品以流媒體服務嫁接起來,因為制作這些音樂的根本目的就是希望它能覆蓋到人類生活的方方面面。聆聽,是沒有門檻的,也不應該設立門檻,因此才有了羽泉新專輯這次的探索,希望打破一切壁壘,找到一個新的模式來傳播音樂。 從卡帶到cd到usb再到今天的全系列產品,這就是羽泉這12個月里集中全部精力在挖掘和探索的事。這是一場模式的改變,這也是互聯網時代對音樂人所提出的要求,要不停的轉變觀念,放下舊有的觀念,用更開放的姿態迎接一個全新的時代。魯濱遜的漂流會抵達終點,但是冒險的精神不會停下來。羽泉哥倆就像魯濱遜一樣,在時代洪流中發現、探索、尋找,永遠帶著一雙好奇的眼睛和冒險的精神,與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不斷的開始,不曾停下來。 敢想敢為,敢做敢愛。不隨波逐流,立理想為帆,再小的船也能遠航。敢愛歌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