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走 專輯介紹
聲音像光 包圍著 聲音像線 指引著追尋夢中的聲音 走向音樂的遠景海蝶唱片 神秘新人首張個人專輯 一直走海蝶珍惜好聲音 新人張婧 未發片先出聲堅持“先聽歌不見人”策略 三首主打歌暖身三個月海蝶一直以音樂制作的品質自豪,繼阿杜.林俊杰.林宇中…等好歌好聲音之后,今年準備推出一位具有創作力的女新人“張婧”。為了讓大家能先將焦點放在她的歌聲上,海蝶從八月開始就從網路上陸續推薦張婧的三首主打歌,并透過韓劇“花樣男子”、“貝多芬病毒”的片頭曲,讓許多人還沒見過這個新人的長相,就已經對她的聲音和歌留下了特殊的印象。追尋夢中的聲音 走向音樂的遠景追夢的女孩 張婧 一直走 一直唱張婧從3歲半開始學習音樂,6歲起就帶著電子琴開始參加各大音樂比賽。畢業于美國芝加哥大學illinois institute of technologu心理學系的她,雖然沒有想過要成為一個歌手,但內心對音樂的喜愛,使她即使在求學的過程中走遍了半個地球,曾在福建、新加坡、紐約、芝加哥、北京、上海、臺灣……這些城市居住過,但唯一一直陪著她的,就是音樂。一直到去年,張婧在內地“我型我秀”大型歌唱比賽中獲得亞軍,也正式得到成為一個簽約歌手的機會。一邊在準備個人專輯的同時,對音樂充滿熱情和夢想的張婧,也從幕后學起,擔任制作助理,了解更多專業的音樂知識,并繼續創作,希望從第一張專輯開始,就能讓大家聽見她自己創作的歌曲。不追求巨星待遇 卻向往獨立風格新人張婧背琴只身挑戰live house 豐富自己的音樂體驗只身來到臺北這個華人音樂最蓬勃發展的城市,在錄音期間,張婧對臺北的音樂文化場景充滿好奇。她很少對自己將來發片時能受到多“巨星”的待遇提出疑問,卻很興奮的想了解更多臺灣創作音樂人表演的場景。因此她在工作之余結交了音樂圈的朋友,央著他們帶她去看許多優秀獨立樂團如旺福.tizzy bac的表演,最后甚至提出希望自己也能去live house演唱。于是張婧帶著電子琴,跟任何一個默默無名的新人一樣,自己站上小河岸的舞臺。每次除了演唱自己的創作和專輯中的歌之外,她還總會選唱一些自己喜歡的臺灣音樂人的歌,例如蘇打綠.陳綺貞的歌都是她經常表演的曲目。臺灣live house的多元和隨性讓她留下深刻的印象,也讓她覺得自在輕松,除了有機會跟更多新的聽眾介紹自己,還有機會看到很多不同音樂性的表演。不過最讓她訝異的還是當她演唱自己寫的歌“一直走”時,臺下竟然有人已經會唱了!!她也希望自己發片之后能夠有更多機會以現場演出的方式和聽眾見面,或有更多機會和其它年輕的音樂人認識,甚至合作。“夢里的聲音” 展現歌唱實力 表達對音樂的信任和渴望貫徹“歌先于人”的策略 音樂錄影帶采取“神秘拍法”張婧的第一首歌“夢里的聲音”,在用“聲音”和大家認識三個月之后,終于要開始播放音樂錄影帶,這支音樂錄影帶請到曾為許多優秀的創作歌手如張懸.蘇打綠拍攝音樂錄影帶的年輕導演陳映之來執導。導演在聽過歌之后,對張婧的聲音和這首音樂性特別的歌都很有感覺,寫下了“聲音像光 包圍著,聲音像線 指引著”的文案來表達他對這首歌的感受,唱片公司的工作人員一看覺得十分貼切,點出了這首歌表達的聆聽直覺,追隨夢想的精神,便請導演大方“出借”這個文字作為張婧的第一波廣告文案。雖然是用畫面呈現音樂,但海蝶唱片仍然希望導演能使大家的焦點集中在張婧的聲音上,因此導演使用了“神秘拍法”,讓張婧在一開始以神秘的側臉出現,隨著空間的開展,才慢慢看清張婧的長相。也象征著在迷惑時,我們都該給自己一點時間,回到最內心只有自己了解的角落,重新聆聽那個像在夢中指引我們的聲音,然后追隨夢想勇敢的跨步向前。“一直走” 展現創作實力 表達對音樂的堅持和希望張婧希望自己的歌能鼓勵更多遇到困難的人 一直走勇敢向前專輯中張婧自己創作的“一直走”,說的是即使遇到困難和挫折,也要繼續往前的勇氣。在沒有到達夢想之前,永遠無法知道那里的風景,唯有一直走,一直唱,才有可能走到想去的地方。雖然這是張婧第一次正式發表的創作,但成熟的程度卻通過了許多專業音樂人的標準,也因為主題充份表達了張婧為音樂努力的心情,因此被公司多數表決通過,選為專輯最重要的主打歌之一,并將專輯名稱也定為“一直走”。為了將這首歌要表達的精神充份融入音樂錄影帶中,不只為張婧,更為許多同樣在為夢想努力的人發言,海蝶唱片特別請到深具人文特質的導演金卓,并和導演反覆推敲腳本,希望拍出一個女孩努力不懈追求夢想,將生活中的挫折化為成長的體驗,并豐富自己創作的故事。張婧希望自己能常演唱這首歌,也鼓勵更多在實踐夢想的路上遇到打擊失去力量的人,希望她的歌可以帶給更多人勇氣。